郑必俊 北京大学的妇女运动和妇女研究始终是和广大妇女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妇女解放在北京大学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五四运动时期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基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等都曾在北大任职,并开展过重要活动。他们关于妇女解放理论的精辟论述,指导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实践斗争,至今仍是指导中国妇女理论建设的巨大力量。争取男女平等的权利,其中包括受教育权,这是中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重大课题之一。北京大学于1920年首开女禁之先河,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时代新潮流,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北京大学的女性师生积极投入争取民族解放、人民民主的斗争,并和全国妇女一道,将中国的妇女运动推向一个新阶段。从1949年至1978年的30年中,中国妇女地位空前提高,北京大学的女性师生和广大妇女一道,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相形之下,在妇女理论研究方面则显得沉寂了。 自1979年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妇女的积极投入,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妇女社会实践需要妇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呼唤妇女理论研究。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北京大学的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应运而生。 我们这个研究中心建立于1990年10月,是一个跨系科的学术研究机构。宗旨是: 发挥北京大学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对有关的中外妇女问题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综合的课题研究,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开拓妇女研究这一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 主要任务是: 1.与有关系科合作,推动和组织妇女研究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2.举办中外妇女问题的学术讲座、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 3.编辑出版北京大学妇女研究的科研成果; 4.收集、整理有关中外妇女问题的图书、资料、信息,出版学术动态,建立妇女图书室; 5.开展国内外妇女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6.培养从事妇女研究的专门人才。 中心成员主要由本校有关系、所(中外妇女文学、历史、哲学、社会、法律、教育、人口、心理、医学、环境保护)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现有研究员25人(参加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研究生共50人左右)。 北大妇研中心尽管是个虚体,学校没有给专门的编制和经费,但是,近十年来,在学校有关领导和各级妇联组织的支持帮助和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在教学、科研、出版、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仍然做出了很多工作。已开出的课程有: 历史方面 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中外妇女历史与文化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妇女(唐、宋部分)、中国妇女运动史、英国妇女史、美国妇女史专题。 文学方面 中外女性文学比较、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电影电视中的女性形象问题、英美女性文学、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 社会学、人口学方面 婚姻与家庭、妇女人口统计学、妇女人口与发展。 心理学方面 妇女心理学。 法律方面 妇女法学。 自1993年以来,已进行的社会调查项目有: 1.西北三省区女童教育问题调查与对策; 2.北京大学女教职工的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 3.北京大学女学生(包括研究生)的择业观与婚恋观; 4.当代男女两性观的形成与发展(在北京、上海、宁夏、辽宁、云南、江苏、河北)。 北大妇研中心自建立以来,除举办了各种讲座、报告会之外,前后共召开了国内学术研讨会一次,双边学术研讨会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四次,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一次。出版了中文论文集11册、英文论文集1册;妇女研究丛书一套(8册);《妇女研究动态》12期(半年刊)。 妇女学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可以说是人学的一部分。人(包括男人和女人)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做人,怎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这些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既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又成为构建妇女学的出发点。妇女研究是一个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十分广阔的学术领域。进入90年代,以文理交叉结合进行研究,已经是世界许多国家的科学研究所显示的重要发展趋势,也完全符合妇女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以传统文化与中国妇女为课题,组织多学科的师生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大学生、研究生开出了三门课,并以此为主题,召开了国内、双边和国际学术研讨会三次,还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与韩国梨花、淑明女子大学共同组织了“传统文化与妇女”论坛。就这个专题,我们出版了专著一本;中文论文集四册、英文论文集一册。通过七八年的努力,在这个专题方面积累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理论观点,对于如何开展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实践中也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 学术研究中的民主性与科学性,是其生命力蓬勃不衰的源泉。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认识上的多样性、差异性中去探讨并求得学术上的准确性,在多方位、多侧面的学术交流中,去提高认识上的科学性,达到博采众家之长,立我一家之说,这也正是我们进行学术交流的目的。而就妇女学这一学科来说,在西方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家中的发展要比我们早一二十年,因此,以建立我国的妇女学学科为基点,全面了解,广泛学习,有目的地吸收国外特别是西方研究的优秀科学成果和有益的经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自中心建立以来,我们已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妇女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建立了联系,相互访问、讲学、参加学术研讨会、交换图书资料、合作项目,已成为我们的一项经常的重要的工作。1993年,我们与韩国梨花、淑明女子大学、日本大阪女子大学签署了长期交流协定,此后,我们与韩国这两所大学每年都要共同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1998年我们又对欧洲四国妇女研究组织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重点是学习她们有关学科建设的经验。通过上述一系列的交流活动,确实启发思路,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