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宝宝"不该是虚荣载体
生个“奥运宝宝”,是不少孕妇梦寐以求的事。记者从烟台多家医院了解到,预产期在8月8日前后的产妇有人开始“走后门”,想通过医院产科医护人员预定到床位,剖腹产下“奥运宝宝”。(7月22日《烟台晚报》) 原来,为生“奥运宝宝”,全国不少准父母都在总动员,做最后的冲刺和倒计时。准父母们刻意打造“奥运宝宝”,为抢个“好彩头”,不少准妈妈宁愿“挨一刀”,显示出高度的“奉献精神”。诚然,8月8日、8月18日、8月28日等吉利日,确实充满“诱惑”,但数字崇拜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奥运宝宝”,不应该成为父母虚荣心的载体。 从生理角度讲,胎儿在母亲体内孕育40周,才符合人体生理机能。俗话说,怀胎十月,一朝分娩。瓜熟蒂落,顺其自然,才是正确的生育观。自然分娩,可以减少新生儿呼吸系统和肺炎发生率。若时机未至“硬摘瓜”,将一些潜在危险人为“激化”,只会大大增加胎儿的发病概率。 此外,现在扎堆生“奥运宝宝”,有可能为若干年后孩子们的生活埋下了不好的“伏笔”。随着同龄人的数量急剧增多,更多的升学、就业的压力将会降临在他们身上。这种扎堆的“远期危机”同样不可小觑。 生育,是人生的一大要事,马虎不得。将吉祥与奥运硬性“捆绑”,以至不惜违背正常生育规律,不惜忍受皮肉之苦,并不可取。抢生“奥运宝宝”,竞争好激烈,但这不是游戏,也不应赶“时髦”。 婴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还需准父母们平常心看待,顺其自然。的确,在祖国办奥运会千载难逢,可小孩一出生就是吉祥,什么时候生都是成功,何必将宝宝作为载体,来满足老爸、老妈的“虚荣心”呢?(姜春康) 来源:《中国妇女报》
|